Copyright ? 中國民間人才網 京ICP備2023017440號

陳龍泉(四川成都)



金堂小三峽全貌
每當暮色四合,你佇立于沱江之畔,韓灘古渡之濱,了望金堂遠山近水時,不知不覺中,一股濃濃詩意撲面而來。仿佛瞧見鄉賢沙翁(流沙河)正在灘頭吟詠:“綠波回環三面,半島臨深潭,水上飄來打魚船,白鷗點點;歲晚花發,遍照十里山川,家住這里,也就成了神仙。”
千里沱江如一條青黛色的綢帶,在峽壁間曲折回環,“東別為沱”,滔滔不絕。金堂小三峽的山水,原是故鄉縫在歲月里的一枚針腳,總在游子心頭刺出綿密的鄉愁。
鱉靈峽,這是蜀王掘江的傳說渲染出來的峽谷。鱉靈披頭散發,身執耒插,出現在這兒,那是三千年前一個黃昏。當他插開峽口后,仙女李真多才開始擺渡修行,在峽口金堂山下修成金船銀艤的千年傳說。她卻從浮山趁一夜星楠飛升,只留下一座高大的仙女墳和楊升庵筆下的神奇傳說。
如今,灰白崖壁被千年江水削砍出凌厲的褶皺,巖縫間擠出幾株倔強的黃桷樹,根須如老人青筋暴起的手,死死摳進石脈。古蜀王鱉靈治水的斧鑿之痕猶在石上,而人早已化作山間一縷云霧。只有鱉靈廟還留在金堂人祭享的煙云中!
船過峽口,忽見峭壁垂下一道飛瀑,如玉龍撲入深潭,轟響中濺起泠泠清音。幾個浣衣婦人蹲坐石階,木槌起落聲與水流聲相和,恍若古謠穿越時空悠悠而來。

鱉靈峽
明月峽,水色最清泠的峽口。船行至此,江面豁然開闊,敞開了沱江的博大胸懷。江水在龍泉山脈化為沉降的月牙,夜晚粼粼波光里倒映著空中古月的輪廓。綠樹夾岸,青霧繚繞,澄江似練,月華如水,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。這時你乘舟漂游,最怕飲醪吟詩,惹起人生感懷,濃濃鄉愁啊!
春日最浪漫的是月明竹林,江霧氤氳,恰似翠綠潮涌,美成化不開的詩情。秋風起時,便化作黃褐的波濤,浸透出滿是鄉愁的畫意。記得少時隨廖家干爹在此放筏,夕陽冉冉,斜暉脈脈,他赤腳立在排頭,長篙一點,筏子便剪開一江碎金。竹筏排開,順流而下。
“三王廟里風嗖嗖,金船艤峽月明溝。竹筏一開過金臺,浮沉浪蕩下簡州。”
一支竹筏浪出滿河悠揚放筏歌,彌散在明月峽的江霧中,濃得化不開,吹不散。
明月峽水質優良,是沱江鰱魚繁衍生息之地。干爹說,這兒氣候溫潤,土質肥沃,水草豐茂,蜫蟲極多,是天然魚飼料,峽中的鯰魚又大又肥,他曾釣過百斤重的沱江鰱魚。
往事悠悠,如今江水平靜,岸草青青,亦無風云亦無雨。偶爾有機動船轟鳴而過,唯見三兩白鷺伶仃地掠過水面,啄破那些被現代馬達攪碎的舊夢。

明月峽
九龍峽是一張落在龍泉山脈斷層中的宣紙,寫滿了種種神奇傳說。九道山脊如蒼龍俯飲江水,云霧常在龍脊間流轉不歇。山腰有古寺飛檐隱現,暮鼓晨鐘已響過三百載。這就是川西著名東方琉璃光如來藥師佛道場——古靈開寺。
我不知是誰感動了藥師從東方降臨這苦寒的僻山,為少藥缺醫的鄉民治病修行,以覆蓮的慈悲,開示人們行善修心,走在這兒你會覺得峽中云霧雨露都是慈悲的。
老僧告訴我,每逢雨霽,能見覆蓮山下,九龍灘上,九龍駕空,吞云吐霧的自然奇觀。江之南,那座千年天宮寺留下了鱉靈治水踏出的大腳印、安息太子的舊僧廬、后主劉禪的讀書處、趙云栓馬的將軍柏、太宗題寫的慈云寺、畫圣張僧繇的洗墨池、宋祖賜的匾、陸游賦的詩,山中還藏著川中八柱之一的抗元遺址——云頂石城,寫滿了英勇動人的故事。江之北,炮臺山傳說的拈花隱遁故事,特別有禪味。農禪并舉的大德,將這兒演化成藥師顯靈的道場。山中埋掉了殺戮的大炮,五峰化為慈霧迷濛的覆蓮山,當初義僧飛身斷崖,用悲壯慷慨的熱血,化干戈為玉帛,寫下感人故事。
我愛在春秋齋戒日,引家人登山禮佛時,三跪九叩,偷覷佛臺上搖曳的燭火——那些被香火熏黑的神像,默默注視著一代代鄉人的祈愿與離愁。駕慈航,渡迷津,感化有緣人。
江風起時,兩岸橙花盛開如雪。金堂臍橙的甜香滲進水流,順江飄散十里。冬來果熟,滿山懸金,果農們駕著扁舟往來運輸,笑語落進江心,化作串串氣泡。對岸老街的吊腳樓里,茶館依然飄著茉莉香,說書人醒木一拍,講的仍是鱉靈鑿峽、九龍鎮水的古話。只是聽書的少年早已散作天涯客,唯余青石板路記錄著無數離去的腳步聲。

明月——九龍峽
夜幕垂落,漁火次第亮起。那些星子般的光點倒映在水中,與天際銀河連成一片。忽然明白,所謂鄉愁,原是刻在血脈里的地理坐標——鱉靈峽的斧痕、明月灣的竹筏、九龍峰的鐘聲,以及臍橙花開時漫山遍野的香甜,共同構成了靈魂深處的地圖。任憑走得再遠,只要在夢中聽見沱江的水聲,便仿佛有根無形的線繩猛地一拽,將人拉回這片山水之間。
今我行吟于此,忽見江心漂來一瓣橙葉,在漩渦中打了個轉,又匆匆奔向遠方。恍若那些順流而下的歲月,那些乘舟離去的鄉人,那些沉入江底的古老歌謠。山水依舊,而故事永遠在生長,如同這沱江水,晝夜不息地吟唱著永恒的鄉愁。

九龍峽

歡迎訪問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
熱點內容
Hot content
視頻推薦
VIDE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