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pyright ? 中國民間人才網(wǎng) 京ICP備2023017440號

賀仲華 (北京墨箋香文學(xué)社副社長)


夫妻間的爭執(zhí),每每如粥鍋里的米粒,翻滾著,膨脹著,溢出鍋沿來。先是丈夫嚷著粥稀,繼而妻子道著胃疼,兩下里便爭競起來。這爭競,又每每如那破了的衣衫,先是丈夫嫌不補(bǔ),妻子又怨太忙,針線便擱在了一邊。至于孩子的學(xué)業(yè),更是成了新的戰(zhàn)場,丈夫推說早出晚歸,妻子又責(zé)其不盡責(zé)。如此這般,循環(huán)往復(fù),竟成了家常便飯。
我想,這世上本無絕對的對錯,只有立場的不同。丈夫要飽腹,妻子要養(yǎng)胃,原都是極正當(dāng)?shù)脑V求,卻因各執(zhí)一詞,竟至于傷了和氣。那破了的衣衫,補(bǔ)與不補(bǔ),本也是小事一樁,卻因計較誰是誰非,反倒將情分磨損了。至于孩子的學(xué)業(yè),更是關(guān)乎未來的大事,夫妻若能同心協(xié)力,何愁教子無方?偏要爭個你對我錯,倒把正事耽擱了。
古人云:"清官難斷家務(wù)事。"這家務(wù)事中的是非曲直,原不是靠爭辯能分明的。粥稀粥稠,補(bǔ)衣與否,管不管孩子,這些瑣事背后,藏著的是相互的體諒與包容。丈夫若能體恤妻子胃疼,妻子若能理解丈夫勞作辛苦,一碗粥的溫度,便足以溫暖兩顆心。那破了的衣衫,若能互相體諒對方的忙碌,針線活計反倒成了增進(jìn)感情的契機(jī)。至于孩子的學(xué)業(yè),夫妻若能放下爭執(zhí),共同謀劃,孩子的未來豈不更加光明?
我曾見過一對老夫妻,丈夫耳背,妻子眼昏。丈夫聽不清,妻子便寫在紙上;妻子看不清,丈夫便讀給她聽。他們從不爭論誰對誰錯,只是互相補(bǔ)足對方的不足。這樣的相處之道,豈不比爭個是非曲直高明得多?
夫妻相處,原不必爭個你對我錯。若能跳出這個漩渦,多些體諒,少些計較,多些包容,少些指責(zé),那生活便會如熬好的粥一般,稠淡適中,溫潤可口。衣衫破了可以補(bǔ),情分傷了卻難修。孩子的學(xué)業(yè),更需要夫妻同心,方能教子有方。
對與錯的永恒搏棄,不過是庸人自擾。跳出這個怪圈,方能見得云開月明。


歡迎訪問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
熱點內(nèi)容
Hot content
視頻推薦
VIDE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