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pyright ? 中國民間人才網 京ICP備2023017440號

筆者采訪手記
初秋的午后,綿陽市中物院社區一間安靜的辦公室里,一通撥往安州區的電話接通了。
“喂,是老劉嗎?”
“老張啊,聽得見!”
電話兩端,是兩位頭發已添白霜的老兵——曾駐守烏蒙山的張光明與戍守西藏邊防的劉來科。雖解甲多年,但談及那段崢嶸歲月,他們的聲音依舊鏗鏘有力,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烽火連天的時光。
烽火歲月,熱血鑄軍魂
張光明(16歲入伍,駐守烏蒙山):“那時山高谷深,條件艱苦到難以想象,但只要一想到身后是祖國和人民,就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勁,再苦再累都值。”
劉來科(戍守西藏邊防):“那里海拔四五千米,空氣稀薄得讓人喘不上氣,冬天更是零下幾十度。我們每天用雙腳丈量著邊境線,界碑上那鮮紅的‘中國’二字,就是我們心中最神圣、最不能動搖的信仰。”
解甲不卸責,余熱映初心
退休后的生活,兩位老兵并未選擇安逸度日,而是加入了“五老”志愿者隊伍,成了社區和學校里最受歡迎的“紅色宣講員”。
在社區,他們是居民的“貼心人”,積極參與各項志愿服務,哪家有困難、哪戶有矛盾,總能看到他們忙碌調解、排憂解難的身影。
在學校,他們是孩子們的“故事大王”,將“兩彈一星”的奮斗精神和邊防線上的堅守故事娓娓道來,把“守護”的種子悄悄播撒在每一個青少年的心中。
“身份變了,但對黨和祖國的忠誠不變,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更不能變。”劉來科的話語堅定而有力,道出了兩位老兵共同的心聲。
本色不改,誓言如山
當被問及未來的打算時,兩位老兵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:“只要身體還允許,我們就會一直干下去,把部隊里的優良傳統和那份熾熱的愛國精神,一代代傳承下去。”
采訪結束時,窗外的桂花開得正盛,清甜的香氣彌漫開來。我忽然讀懂,所謂“老兵”,從來都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稱謂,它更是一種刻在骨子里的擔當,一種永遠向前、永不褪色的生命姿態。


歡迎訪問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
熱點內容
Hot content
視頻推薦
VIDEOS